全球TOP3的英国RPA公司Blue Prism进军中国市场了。
继快速增长的RPA公司UiPath在2018年宣布正式入华之后,其竞争对手之一Blue Prism,也于今年下半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。
RPA即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,机器人流程自动化。简单来说,天辰总代理RPA让人类“解放双手”——通过让机器人执行提前定制好的流程,提高工作效率,减少人工成本。
这里的“机器人”不是实体存在的机器,而是代替人进行重复性工作的程序,模仿员工的行为,完成点击、获取等一系列操作。目前,RPA的应用集中在金融、财务、公共部门等领域。
RPA并不是一个新技术。国外的RPA公司大多成立于2000年-2005年,UiPath则成立于2012年。近两年,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上升,RPA全球市场的增长显著,吸引了大量资本和创业者。Gartner数据显示,RPA市场总收入在去年达到了8.46亿美元,同比增长63.1%,在全球企业软件市场中增长最快。
中国RPA行业起步相对较晚。除了艺赛旗、阿里云RPA等少数公司在多年前就开始了研发,大部分RPA创业公司都成立于2017年以后。据媒体报道,今年6月,三家国内RPA企业(弘玑Cyclone、来也科技、云扩科技)陆续融资成功。
市场增长意味着机遇,Blue Prism也不能忽视中国市场这块蛋糕。公司亚太区首席技术官Dan Ternes认为,这两年中国市场上数字化的需求越来越大,使用RPA的企业数量正在成倍增长。在他看来,国外公司更注重简化工作量,相比而言,国内企业使用RPA不仅是为了节省人力,还希望使得流程更加标准化、提高服务质量。他们瞄准了这些机会。
Blue Prism北亚和大中华区负责人Jimmy P Sharp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表示,他们在全球五大地区进行了战略投资,大概于一年前建立了整个亚太地区的组织图。在亚太地区第一个市场澳大利亚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之后,他们认为公司做好了充足准备,决定进入中国市场。
Blue Prism成立于2001年,是RPA行业唯一的上市企业,2016年在英国IPO。同时,他们也是RPA这个概念的提出者。但Sharp认为,他们的RPA指的是智能的Connected-RPA,不同于市场上的“桌面级产品”(为每位员工配一个机器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)。他表示,“和其他RPA公司相比,BP的定位是可扩展的‘企业级’平台,为大型企业提供中心化平台。”
定位不同,意味着市场部署的战略也不同。相比于追求更多的客户量,Blue Prism未来计划做深度的机器人部署。Dan Ternes介绍,他们有一个AI平台,类似于苹果的App Store,企业在应用产品时,可以在平台上选择AI技能,相当于培训Blue Prism的机器人,解决自己的需求。
对于特殊状况的处理和第三方AI平台的连接,Blue Prism采用的是无代码拖拉改动方式。“现在很多快速发展的企业经常对工作流程做一些改动,对大多数的竞争对手来说,流程一改可能就很麻烦,一开始装的机器人要重新做一次。”Sharp介绍,目前Blue Prism已经在英文体系国家推出了这个平台,后期也计划在中国寻找更多生态合作的市场。
尽管起步较早,像Blue Prism这样的海外RPA公司,在进军国内市场时面临的挑战并不小。
首先,国内RPA公司对本土大企业的IT需求更加了解,也更熟悉中国企业在安全和合规方面的要求。加上渠道上的优势,很多国内客户可能会优先考虑本土企业。今年5月,金智维RPA平台就中标了中国两大国有银行。
对此,Dan Ternes的观点是,丰富的经验和AI能力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。如何和AI结合是RPA平台的重要能力,在实施自动化流程时,机器人会执行很多不同的流程,如何调用AI、确定这些流程的优先级十分关键。他认为,在RPA业务中,经验值很重要,Blue Prism一直在如何处理复杂场景、对接复杂系统上做研发,今年年初,他们在英国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,专门研究AI。
其次,“僧多肉少”,客户数量有限,而竞争者越来越多。除了其他进军中国市场的海外公司和逐渐崛起的国内创业公司,像达观数据这样的人工智能公司也入局了RPA,开拓公司的业务,想要分一杯羹。
未来,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场景:企业员工只要点击开始,天辰总代理等待短暂的时间后就能拿到报销单,系统里的操作都由RPA平台完成了。但风口之下RPA的竞争将如何继续,还要看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