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微软加速器2012年在中国落地已经过去七年半,天辰代理它最早的名字还叫做Cloud accelerator(云加速器)。一开始,它出现的意义在于推动微软的云计算平台Azure的商用进程。彼时,亚马逊的AWS在云市场是一个强劲的对手。
如何让微软的现有客户更加认可Azure?微软加速器中国CEO周健打了一个恰当的比喻,“云是微软核心的业务,但是我不会说跑到家乐福说你买更多云吧。云就像电,我从来不跑到你家里说卖更多电,而是我要先帮你家里做各种各样的电器,让你生活过的舒服,电消耗了我才可以卖更多的电给你。”
同理,微软要让更多的客户接受Azure,第一步就是帮他们解决数字化转型的需求——怎么更多地获客、怎么做精准营销、怎么优化供应链和物流。显然,微软这个庞大的科技企业无法向每一个空隙都伸出触角,那些专注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初创公司可以完成这个使命。
微软扶持它们,让现有客户更顺畅地完成数字化转型,进而巩固微软如今更为突出的“云服务公司”的身份。周健认为这是一个“三赢”的过程。
截止到2019年3月,微软加速器累计为332家创业企业成功加速,校友企业总估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,估值增长率平均超过280%,其中超过93%的企业获得下一轮融资。
9月11日,2019微软加速器中国秋季班名单公布,入选的18家企业涉及AI、IOT、大数据、自动驾驶等多个技术领域,覆盖物流、金融、能源、电信等行业。
接下来,创始团队将在融资、技术、客户三个主要方面获得微软的支持,天辰代理并享受终生制校友服务,所有服务和资源均由微软加速器免费提供,并且不占任何股份。
这项服务看上去是件苦差,微软要完成“三赢”的初衷事实上需要花费很多心血。微软加速器中国CEO周健对界面新闻记者重新探讨了当中的逻辑,并对这套服务体系进行了更细微地介绍。
以下是采访实录,界面新闻略有编辑:
界面新闻:像包括苹果在内,一些外国大企业可能正在加大在国内布局加速器的力度,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,做这件事情的逻辑是什么?
周健:第一,初创企业对微软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。传统的初创企业发展很慢,现在一家企业可能两年不到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了,所以过去的初创企业就是现在的大企业。微软的经营大部分是服务,微软加速器能够在企业(服务)市场这一块扶持到初创企业。
第二,现在很多初创企业的技术发展得很快,说不定哪天就把微软这种大公司颠覆了。我们在全世界各地的创新中心,包括中国、美国、以色列等都设立了为初创企业(服务)的加速器。一方面介绍微软的一些技术给他们,同时也能够得到非常多的反馈,对微软能够更好服务初创企业以及了解前沿最快的发展,带来非常宝贵的经验。
第三,全世界很多人都在谈赋能,而我们是在为各种企业做数字化转型。大企业有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需求,初创企业有技术上的创新,但是他们苦于找不到应用场景和客户。那微软本身是一个技术平台公司,我们不做每一个解决方案,而是把初创企业的解决方案跟我们的大客户做连接。
大企业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快速的创新,初创企业也能够借这个机会快速地落地和发展,下面的平台是用微软,这是一个三赢的方式。
界面新闻:对于初创企业来说,微软的什么特质特别吸引他们来参加这个加速器?
周健:初创企业天天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,但是它们有三大痛点,一个就是融资难。很多时候风投在外面看项目非常不靠谱,会到我们微软加速器来找,我们除了微软创投之外还跟很多一线风投有非常好的合作。
第二是技术,微软是一个技术公司。中国是除了美国之外微软最大的研究基地,在北京有亚洲研究院,苏州有工程院,上海有云研发基地。初创企业在技术上面能够快速对接到微软这些研发最前沿的技术,帮助赋能初创企业。
还有一个就是找客户难。微软去年2月14号宣布了一个投入5亿美金的全球共同销售的项目,专门扶持初创企业。微软加速器的全球销售渠道会免费帮它进行推销。这里面就是解决客户、技术和资本三个方面的痛点。
界面新闻:关于解决创业公司的三个痛点,你们怎么具体去实施这几件事情?
周健:像今天这种比较闭门的会议就是内部的一个评审日,我们基本上把一线大概有20多个VC请过来,初创企业就有这个机会。我们自己内部笑称VC对接会或者是VC“相亲会”。然后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宣传,VC经常会说可以帮我对接一下某家公司,我们也会定期给VC机构发送这些企业(的资料)。
客户对接方面我们有三大块,一个叫做零售客户对接会,就是多对多的,效率非常高。我们把500强的快销品零售企业请三五十家过来,然后有十家初创企业,就在这一个下午同时做对接,然后一旦这些企业看中了可能会进一步地深谈。
然后我们还有一对多的,500强企业里面负责数字转型的一些业务部门,他们经常会来访问我们加速器。我们利用一个下午,每家企业20分钟,针对他各种各样的要求,把符合这些要求的公司先让他们挑了。
我刚才还讲到我们走进大企业,初创企业对行业不一定这么理解,我们带他们到可口可乐或者沃尔玛的里面直接参观,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,还有什么痛点不能解决。还有刚才讲到组织大家48小时写代码,马上出结果,觉得好就立刻到公司里面做POC做印证,接着就推广。
界面新闻:今天路演的这一批企业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标准筛选出来的?
周健:我们就像风投一样选项目。我原来经常讲4S,首先初创企业解决的这个问题有没有足够大的市场,做的东西是不是有足够厚的壁垒,商业模式是不是有可复制性,你的团队足不足够强,再加一个维度就是跟微软之间的合作。我们还会看进到微软加速器,微软是不是可以帮到你,你很优秀但是微软帮不到你也没有用,要看大家相互的契合度和合作点。
界面新闻:你们会更关注什么类型的创业公司?
周健:微软是一个科技公司,关注科技类的企业,所以我们就讲到了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这四块,包括AR、VR、机器人这些核心的技术,然后它在这上面用这些技术解决各种各样技术的痛点,这个是我们的目标群体的初创企业。
界面新闻:如果你们像风投一样看他们,对他们的体量有一些什么具体的要求?
周健:过去大家了解进微软加速器非常难,今天的微软加速器是Scale Up,这些项目是针对A轮B轮的初创企业,它本身已经有非常好的产品和几个客户。到了微软加速器,利用微软全球的销售渠道帮它快速的成长。
另外还有一个计划是叫做Microsoft for Startups,在这个计划我们的要求门槛就是略微比较低一点,是针对种子轮到A轮之间的项目,很多是0到1。
界面新闻:对于你个人来说创始人什么样的特质会特别吸引你?
周健:我其实还是看一个团队,我觉得团队很重要。现在这年代也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,特别是科技型创新的一些企业。
我看团队可能有这些元素,第一个我觉得初创企业要有一个素质比较好的产品经理,他对市场很敏锐,能够看到市场哪些痛点,而哪些痛点他能解决。他能够很快定义出产品和服务到底是什么,这样一个人比较适合做CEO。还有就是类似技术大拿的CTO,定义一个市场机会,通过技术手段做出来。还有一个就是比较懂运营的人,他有销售经验、市场经验,能够快速把这些东西推销出去,这是我们综合来看的。因为是初创企业,我们会在后面帮助他,甚至我刚才讲到会帮他们招人,有做各种方面的对接在里面。
界面新闻:感觉这些好的团队现在还是越来越难找了,你们通过什么渠道去接触这些好的项目?
周健:这个就是微软的口碑。在这边我们已经做了七年半了,我们跟上百家的VC保持非常好的关系,他们把一些项目送到我们这边。
我们做的所有事情虽然叫做加速器,但完全免费不占股份。过去因为这些初创企业进入到我们这边,90%拿到下一轮投资,估值是280%的增长,这些VC说我就是一个免费的投后管理,所以一线的VC非常愿意来,项目整体质量非常好。
另外就是我们有这么多校友企业,350家,基本上很多红杉、经纬等等会推荐同样的一些创始人或者是他们的一些校友,清华的、麻省理工的、或者是斯坦福的创业者。
我刚才讲到我们在全国还有20多个孵化器,他们在做一些早期项目,所以说我们整个来源是非常多的。
界面新闻:您反复提到免费的、不占股份,那对于那些最后成长起来的比较优秀的企业,微软跟他们有一些什么合作计划或者收购计划吗?
周健:微软是非常大的公司,因为微软这么大,初创企业要进入到微软体系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跟谁对接,那我们是起到一个窗口作用,帮助他能够成为微软的合作伙伴。
微软加速器也采用了一个终生校友制,我们的团队会持续为这些初创企业扶持。举个例子,如果说沃尔玛每个季度跑到我这边来跟我对接,你这些企业四到六个月毕业了,或者说突然之间又换了一个迪卡侬或者是一个家乐福的来对接,即使他毕业了这些应用解决方案都可以用,我们也会邀请这个校友过来做对接。另外我们通过program把他培育成微软的合作伙伴,然后有微软其他的部门负责。
收购方面,我刚才讲到微软加速器内部还有一个微软创投,就是M12,微软创投就某些项目我们也会看一下再投。我们有时候有一点反应比较慢,因为我们的项目是百里挑一,在不等我们自己来投的时候就被国内的VC抢掉了。
很不幸,在350家企业里面,我们自己的微软创投只投到一家,其他被国内的VC早在我们下手之前抢掉了。
界面新闻:从创业的企业角度来讲他们会很关心估值,从资本这个层面来讲,微软服务器和VC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你们关注估值会侧重于哪个角度?
周健:对我们来讲,我们不是一个投资机构,投资机构会想这是一个好公司,但太贵了我投不进去,我们没有这个(顾虑)。只要公司优秀,可以解决这个方案,我不管贵与不贵,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投资机构,我只选最好的,只选适合客户的。